养生保健

养生保健

当前位置: 首页 > 养生保健 > 正文

立秋后热、湿、燥共存!这些养生知识要知道

发布日期:2021-09-16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点击:
 中医学中会出现“争秋夺暑”一词,何为争秋夺暑?其实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秋季在气象意义上已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处暑后,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将迎来秋高气爽的好天气。

广东省广州市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体检科副主任中医师陈群雄介绍,此时正是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盛衰也随之转换,这个季节起居作息、饮食养生也要相应地调整,养生应转向敛神、降气、润燥,抑肺扶肝。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天气特点:热、湿、燥共存

要养生,先了解气候特点。陈群雄介绍,这段时间盛夏余热未消,气温仍然很高,特别是在不下雨的时候,仍是高温晴热天气。夏末时节,岭南地区雨水特别多,一旦下雨,湿气较重,人会感到很难受。

与同样湿热的夏季不同,干燥是秋天气候的一个基本特点。夏末秋初就会出现,下雨的时候湿热,一段时间不降雨,就会燥热。“燥易伤肺”,这就是很多人这段时间会感到咽干舌燥、声音嘶哑、想多喝水的原因。

养生要点:饮食起居做起来

起居——早睡早起养精神

中医认为,子午之时是阴阳交接之际,极盛及衰,体内气血阴阳失衡,必欲静卧,以候气复。每晚最好在10:30上床,11:00以前进入梦乡;中午有条件的最好睡一觉,即使躺在座椅上闭眼养神15分钟也很好。

日常——少吹空调多喝水

处暑时节早晚温差较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很容易发作,也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风等疾病的高发期。而经常吹空调、吹电扇,很可能引发肩周炎、颈椎病等疾病。此外,此时天气较为干燥,人体感觉皮肤紧绷、起皮脱屑、嘴唇掉皮、大便干结等秋燥现象,故多喝水、多喝粥正是预防秋燥的好方法。

理疗——秋季养肺吐纳法

争秋夺暑之时,可以按摩具有补阴作用的穴位,如太溪、三阴交、照海和肺俞穴。

都说“秋天养肺”,陈群雄推荐养肺吐纳法:临睡前或刚起床时,躺在床上做腹式呼吸,缓慢地深吸气后再吐气,反复30次。也可以在晚餐后2小时,先慢走10分钟,然后站立,两目平视,两足分开与肩平,全身放松,两手掌重叠放在脐下3厘米处,重复做上述腹式呼吸。

饮食——滋阴润燥为主

由于人体经过一整夏的炎热侵袭,易热积体内,喜凉贪饮。应注意处暑之后,天气开始干燥,人们普遍出现咽干舌燥,饮食上宜酸补,忌辛辣。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芝麻、秋梨、莲藕等,而银耳、百合、莲子、麦冬等清热润燥安神之品,有助于秋季的睡眠。

责任编辑:张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