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

养生保健

当前位置: 首页 > 养生保健 > 正文

三伏天“高烤”来袭,专家教您科学预防“高温病”

发布日期:2021-07-14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点击:

 刚送走“梅姑娘”,又迎来上蒸下煮的“高烤”模式。滚滚热浪吹响了首个橙色高温预警信号,与此同时各种“高温病”也蓄势待发。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专家盘点那些“高温病”,教您科学预防的小秘籍。

高温中暑需提防

中大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徐昌盛介绍,入伏后气温升高,如果再加上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更容易造成中暑。因为温度高时,人体主要靠汗液的蒸发带走身体的热量,维持体温稳定。在湿度大、温度高的情况下,汗液无法蒸发,热量积聚在体内。如果在高温下进行剧烈运动,尤其是跑步、竞走、球类运动等,更易造成中暑。特别提醒喜欢钓鱼的朋友们,河边湿度较大,他们也是中暑高发人群。

专家提醒,预防中暑最重要的是要避免太阳的暴晒、高温下作业,出门应带好防晒工具,常备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户外运动和高温作业的市民,要少量多次饮水,不饮用含酒精或者大量糖分的饮料。

太阳很毒防晒伤

中大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董正邦介绍,近期已接诊了多例晒伤患者,其中一位工地工人因长时间在户外工作,造成脸部、颈部、手臂等裸露的部位出现红肿等症状。预防晒伤,最重要的是要做好防护。首先要控制暴露在烈日下的时间,避免紫外线长时间直射裸露的皮肤。外出之前一定要使用防晒霜,一般在半小时前涂抹,防晒产品选择正规厂商生产的产品,使用之前可以小面积测试一下是否过敏。

专家提醒,在轻度晒伤皮肤未破的情况下应该立即脱离阳光直射环境,可以用冷水反复冲洗来缓解。较为严重的,应该到医院皮肤科请专科医生指导医治。

空调虽好莫贪凉

西瓜、冰棍、空调是许多人夏日避暑的“三大法宝”,但是中医养生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中大医院中医内科刘志刚副主任医师介绍,这是由于人体身体的规律,到了夏天阳气外发,体内处于虚寒的状态,如果外界寒凉刺激过度,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在“夏季病”中,更多的是吹空调引起的贪凉感冒。

专家提醒,夏季不要长期待在空调房里,也不建议频繁进出空调房,血管一会儿猛地收缩,一会儿又猛地扩张,可能诱发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有基础疾病、血管脆弱的老年人更容易中招。需要注意的是,空调温度不要过低,不低于26℃。同时要注意居室通风,隔一段时间要打开门窗透透气。清晨和傍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加强身体的适应能力。

胃肠道病要注意

徐昌盛介绍,由于夏季气温高,食物中的细菌很容易生长繁殖,食物易变质,会引起肠胃炎、腹泻,甚至是食物中毒等问题。再加上大家夏季偏爱冰西瓜、冷饮等,会加重胃胀、胃痛、腹泻的发生。

预防胃肠道疾病需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尽量不吃生冷、过夜食物。食物完全加热后食用,这样大部分的细菌可以被杀灭。晚上睡觉的时候,也要注意肚脐不要受凉。藿香正气水、藿香叶、薄荷叶、生姜、红枣泡水也能起到健脾祛湿的作用。

水母蜇伤需警惕

夏天大家喜欢到海边游玩,徐昌盛提醒,海岛游还要小心被水母蜇伤。另外还要注意,如果皮肤划破后泡在海水中,容易引发感染,因此伤口有破溃要及时处理。少去无人的海域,去正规的海滨泳场游泳,不去深水区。穿大面积遮盖的泳衣,不要触碰被冲到岸边的水母,如被蜇伤,需立即就医。

养生良方要收好

炎炎夏日,中大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中医内科朱欣佚副主任医师推荐了几款养生良方。

二米粥

材料:大米100克,小米50克

做法:将大米、小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至米烂成粥。

营养价值:较为清淡,利于消化吸收、补充水分。

生脉饮

材料:西洋参2克-3克,太子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3克-5克

做法:将药材冷水浸泡烧开后小火炖15分钟-20分钟。

营养价值:益气养阴,但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绿豆百合汤

材料:药用百合15克-30克,或者食用百合1两-2两,绿豆适量。

做法:将绿豆拣去杂质,洗净;鲜百合掰开鳞瓣,弃去外面老瓣,洗净;锅置火上,加清水煮沸;放入绿豆、百合煮沸,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煮至绿豆开花、百合瓣熟烂后,加入少许糖。

营养价值:清热解毒、安神润肺。

(现代快报记者 安莹 通讯员 刘敏 程守勤)

责任编辑:常毅 王波